运动中常见的受伤,你知道怎么处理吗?
2020-12-09 18:23:14 来源:
运动损伤是指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身体损伤。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因素有很多,包括运动的场地环境、锻炼的负荷强度、个人的技术水平以及运动着装不合理、热身不充分等。那么,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?如何预防?遇到运动损伤又该如何正确处理呢?听听河北友爱医院外科专家邢俊杰主任怎么说吧。
肌肉拉伤
肌肉拉伤是指肌纤维撕裂造成的损伤,肌肉突然猛烈收缩或被动拉长,超过负担能力就出现肌肉拉伤。造成肌肉拉伤的主要内因是身体的柔韧、力量、协调性差等,外因更多的是准备活动不充分,场地、气温不适宜等。
处理方式
伤后的急性期(以及肿胀时),需要停止运动,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,每次冰敷30分钟,使受伤部位的小血管收缩,减少局部充血、水肿,此时切忌搓揉及热敷。恢复期要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按摩、康复性锻炼。
擦伤
擦伤是运动中最常见的轻度损伤,由于皮肤受到急剧摩擦所致。
处理方式
对于轻微的擦伤,如果伤口比较干净,只需消毒处理,几天后就可愈合;但如果伤口比较深,且被污染,则需先清洁、消毒处理,然后包扎伤口,几天后即可愈合。
许多人擦伤后习惯贴创可贴,其实这样做不合适,因为擦伤皮肤的创面比普通伤口大,普通创可贴的吸水性和透气性不好,不利于创面分泌物及脓液的引流,反而容易滋生细菌,尤其是未经过处理后直接贴创可贴,很可能引起伤口发炎,甚至溃疡。
在这里要提醒大家,污染的伤口要在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,并及时处理,防止感染,以免留疤。
关节扭伤
关节扭伤常会损伤关节周围韧带,又因其不易诊断,早期症状不明显而被忽视,但如果不进行正规治疗,后期又可能出现创伤性关节炎。
处理方式
急性期内可冰敷疼痛部位,症状缓解后进行热疗。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,建议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。
鼻出血
冬季,风多雨少,空气干燥,鼻黏膜的水分蒸发很快,毛细血管壁弹性降低,变得很脆。参加体育锻炼时,如果血管受到强烈震动,就比较容易破裂出血。
处理方式
让受伤者坐下,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或将出血侧鼻翼压向鼻中隔约10~15分钟(压迫止血法),同时冷敷前额和后颈部,一般能止血。若还不能止血的马上送医院。
骨 折
运动中发生骨折,大多是因为剧烈运动或遭受暴力,骨折处常常肿胀疼痛,还可能出现瘀血和瘀斑。有些骨折摸起来凹凸不平,按压会产生剧烈疼痛。
处理方式
发生骨折时,不要移动身体,要尽快把伤到的位置用夹板固定住。夹板可用木板或折叠的报纸、杂志制成,放在受伤的肢体下面或侧面,用三角形绷带或皮带缠住夹板,尽快送往医院。
如果病人处于休克状态,要以抗休克为首要任务;注意保温,有条件时应输血、输液。对处于昏迷的病人,注意保证呼吸道通畅。
脑震荡
运动中因为头部受到外力作用,发生脑震荡,受伤者常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。
处理方式
无论严重与否,都建议立即去医院进行观察治疗。如果条件不允许,可以先紧急处理,让伤者平卧一段时间,如果伤者发生呕吐,要将其头偏向一侧,防止因呕吐物造成窒息,然后及时送医院治疗。
虽然不少人能坚持运动,但一些错误的运动习惯和方式却“暗藏杀机”,为疾病埋下隐患。邢主任建议大家,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冬季在运动前做到热身放松,量力而行,才能有效避免运动外伤。
寒冬锻炼8个注意
冬季寒冷,锻炼时稍不注意就适得其反,为了避免身体受伤,以下是冬季锻炼的一些注意事项。
室外锻炼要视天气而定
以下几种情况建议不要到室外锻炼:
温度低于零下10℃,气温过低不仅会使运动质量大大降低,还容易受伤。
大风天,这种环境下锻炼,容易引起身体受凉感冒和皮肤干裂。
雾霾天,雾霾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,会诱发鼻炎、哮喘等。
热身时间要长
冬季运动前的热身活动一定要做得充分到位,否则很可能因为温度低,人体肌肉伸展性降低,关节比较僵硬,而造成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等情况。
一般情况下,运动前的热身活动在5分钟左右,但冬天最好达到10~15分钟。
热身时最好先做动态拉伸,然后做一定强度的快走或慢跑等,直到微微出汗、毛孔张开为止。
衣服不能过紧或过厚,不要戴口罩
冬季锻炼穿着衣物要轻软,不能过紧,开始可以多穿一些,热身到身体发热并开始出汗时,再脱去多余的衣服。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冬季跑步不要戴口罩。
因为多数口罩不够透气,跑步时空气循环聚集在口罩内,不但新鲜氧气不足,反而会吸入过多废弃的二氧化碳,使人头晕、气短。
如果怕冷空气,可以用三角巾挡风保暖。
最好不用嘴呼吸
天冷时锻炼应该主要用鼻子呼吸,不要张大嘴巴。
因为鼻黏膜的血管丰富,腔道弯曲,对吸入的冷空气有加温和湿润的作用,可以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咽喉而引起呼吸道感染、喉痛和咳嗽等。
如运动量大,只用鼻吸不能满足供氧时,那就得借助于口来帮助呼吸。
一般情况下,口张开,上齿轻触下唇,舌微舔上颚,让冷空气经牙缝进入,经舌头阻挡吸进,就不会严重刺激呼吸道。
运动量不宜过大
冬季锻炼对人体的热能消耗大,容易疲劳。
运动时的时间和强度以人自感疲劳为第一原则,过于疲劳,人的抵抗力下降,不仅不能运动强身,反而会让病原菌乘虚而入,得不偿失。
运动量究竟应该是多少,可以根据自我感觉判断。
经过锻炼后,全身舒畅、精神愉快、体力充沛、睡眠良好,说明运动量掌握得比较适当。
如果锻炼后感到十分疲劳,甚至在休息一夜后仍有疲劳感,并有头晕、心慌、恶心、食欲不振、四肢无力、睡眠不佳等症状,就说明运动量过大。
锻炼完继续活动10分钟
结束锻炼后不要急于休息,可以原地蹦跳踢腿。
这时注意全身要放松,两臂自然抖动,两腿交替前后左右自然摆动,然后抬膝俯身,两手握拳或成刀形,捶打大腿和小腿肚,使肌肉充分放松。
放松时间一般为10~15分钟,这样能有效缓解肌肉酸痛,和热身同样重要。
回到室内后换上干爽衣物
冬天身体热量散失较快,放松完后尽快回到室内,擦干汗水,换上干爽衣物,并穿上外套保暖,以防体温快速下降。
运动后多喝水
冬季气候干燥,人体内容易积一些燥热,而且冬季空气中湿度减少,容易引起咽喉干燥、鼻子出血等症状。
再加上运动时流失的水分,会加重人体缺乏水分的反应,所以运动后一定要多喝开水。
热点新闻
相关文章
-
心梗发作如何自救和互救
2025-02-07
-
年后开工,午休很重要!一场完美午睡要用什么“姿势”完成!
2025-02-07
-
注意!这种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,99%以上为甲流
2025-02-07
-
心电图的大秘密
2025-01-25
-
哪些营养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?如何补充?
2025-01-25